关于激励的反思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12-31 16:47:30
公立医疗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基础,公立医疗服务的改善是基于公民基本医疗权利的保障,医疗平权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维护医疗平权是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责。
关于医生激励的问题,应该说是在绩效考核运用中最难以操作部分。如何在医生激励的设计中,找到医院发展、患者价值、医保费用的最优解,也就是说,如何把医生口袋增收问题的激励损害降到最低点,合理实现激励目标。尤其是基于医疗成长性的积极性激励,装在目标里的激励其实是用胡萝卜牵引着激励对象,推动着激励对象完成目标,吃到胡萝卜,而其中带来的激励损害被扔在了组织发展目标之外。作为整个医疗行业却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和后果买单,花漫长的时间,用心修复医疗形象和口碑。
收益递减规则是整个经济学得以建立的基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投入都是要花费代价的,不论是劳动资本、土地等,它们都不可能是无限供应的,所以对于产出量的激励来说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多越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以产量作为它的主要考核指标,必然会导致企业过量投入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引起社会上各种生产要素供应的全面紧张。同理,在医疗行业,各地医生进入了全面激励产量的时代时,医疗生产的各要素将陷入无序拉扯,而质量的下滑也成为必然。而作为公立医院的发展,质量建设、内涵建设又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离开了质量的产量必然是经不起考验的,也悖离了公立医院的公益宗旨。
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DRG、DIP强势推进,被大家奉为圭臬的DRG权重激励具体策略,当把规则打开,从权重结果倒推行为激励时,对医疗熟悉的同行都知道,权重高的病种多为重病,而权重高的操作多为侵入性操作。这种基于具体权重的激励带来的直接后果则是临床损害越大,权重越高。而这种逻辑的背后,带来是细思极恐比按项目激励做多医疗项目和高收费项目来得更可怕。理性看待DRG权重激励问题,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又是一个新命题。
什么是最优解,基于收益递减定律,如何通过理性测算,对于投入进行合理化和显性化,找到收益曲线,把目标最大的激励,转化为确定投入及产能匹配的最小化约束,从而建立边际损益相抵决定最优点的方法;找到一个理性的分配模型;从而把不确定的医疗生产要求和生产过程变成投入和生产过程的相对确定性因素;从而减少激励放大的损害。基于理性的激励,才是合理的激励。